当前位置:天津焊接网 >> 政策法规 >> 浏览文章
政策法规

2012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安排

  
  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年2月8日印发津经信科〔2012〕1号“关于下达《2012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安排》的通知”,全文如下:
  滨海新区、各区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业集团公司及有关单位:
  2012年是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又充满挑战的一年。工业企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的总体工作思路,把上水平作为根本要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发展以物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在重大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提高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效益。
  现将《2012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安排》下达给你们。请你们按照今年技术创新工作要求,认真做好计划安排,抓好技术创新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为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附件:2012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安排
                                                                                                                      二○一二年二月八日
  附件1
                                           2012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安排
  2012年,是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又充满挑战的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全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的工作基调,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的总体工作思路,把上水平作为根本要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发展以物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在重大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提高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工作目标
  1.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
  2.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0家以上;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以上,累计达到400家。
  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比率达到1%。
  4、全市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22000件。
  三、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积极做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认定及创新能力建设工作。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运行机制灵活、能为产业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月份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申报重点领域,开展培育工作,5月份完成推荐申报工作,7月完成专家答辩组织工作。
  二是继续推进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考评工作。重点围绕八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我市大项目好项目承担单位,认定一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推进软件、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领域技术中心认定工作。5月10日前完成申报工作,6月底前完成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在2011年度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考评工作的基础上,择优筛选一批对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优势技术中心,对其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三是鼓励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提升研发水平,做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荐工作。按照工信部《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筛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基础好、具有行业带动性的典型企业,3月底之前做好申报培育认定工作。
  (二)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意识
  围绕优势产业的发展和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推动我市工业企业壮大自主品牌,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国际知名品牌。
  一是积极推进品牌建设。打造区域品牌。促进泰达、海泰、中新生态城、子牙等区域品牌与工业企业和工业产品的结合,发挥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带动工业品牌的提升。培育集团品牌。整合优势品牌资源,形成渤海钢铁、中环电子、百利机电、天津渤化、天津医药、天狮、天士力等一批集团品牌,提升集团竞争力。做大产品品牌。TPCO、天河、力神、夏利、海鸥、曙光、王朝等50个国内知名品牌,是我市宝贵的品牌资源,要进一步壮大规模,逐步形成国际品牌。委托天津市质量协会对品牌培育试点企业进行调研指导,在企业自愿的原则下,指导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初始评价、管理体系建立等工作,并对品牌培育能力进行评价。
  二是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管理、零缺陷管理、六西格玛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指导企业加快建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承担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有效利用国内外标准化资源,把握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三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培育知名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增强企业品牌意识,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品牌产品推介会等,大力营造注重品牌建设的整体氛围,提高企业与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积极争取国家科技专项
  一是做好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申报与进展跟踪。大力推进已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工作。做好在建创新能力项目实施进度跟踪,组织新一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申报国家专项资金。二是做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与进展跟踪。做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年课题项目申报,以及2014年专项课题指南征集工作。完成已立项课题实施进展的跟踪工作,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使用合理。三是做好工业和信息化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与进展跟踪。完成2012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工作。对近两年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进展跟踪工作,及时组织项目验收工作。
  (四)围绕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
  要以应用带动研发和产业化,形成从研发到关键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的制造到应用的合理布局。一是实施十大物联网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重点突破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基于MEMS技术的微传感器、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海量信息存储技术、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物联网核心芯片、二维条码识读技术、支持传感器节点高效能微电源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二是组织实施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港口、智能社区和智能医疗五大物联网智能示范工程,开展食品安全、水安全、化学危险品安全、道路桥梁安全、电梯安全五大物联网安全工程。通过试点示范摸索经验,不断完善,逐步在全市推广应用。三是做好国家物联网产业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推进我市物联网产业政策制定。按照《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会同市财政局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示范推广领域组织企业申报专项资金项目,并制定我市物联网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五)围绕八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破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
  组织实施年度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实现一批成果产业化,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拉动作用明显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产业化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航空航天领域重点开发“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精密进近着陆系统、国产C919客机仿真座舱;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开发曙光7000亿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多结GaAs太阳能聚光电池外延片、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RFID标签、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6-8英寸IGBT器件用区熔硅抛光片;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重点开发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高能量比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生物可降解镁基医用材料、节能窗膜用在线涂布聚酯薄膜;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开发100NM环锻液压机、5万吨半潜式动力定位自航工程船、XKW2075数控螺旋锥齿轮磨齿机、日处理600吨垃圾精分选成套系统装备、天汽美亚纯电动汽车、10万辆CUV汽车产业化;现代冶金领域重点开发海洋钻井平台用钢管、高抗扭矩油套管特殊扣、Q550高强度结构用钢板;石油化工领域重点开发微悬浮PVC专用糊树脂、5000吨/年药用碳酸氢钠、食品级氯化镁、海水淡化浓盐水真空膜整流利用技术;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开发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伊马替尼原料药、吉非替尼;轻纺产业重点开发竹纤维面料、低热值甜味代糖。
  (六)在工业企业专利申请上取得突破
  以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能力和扩大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为目标,组织集团公司和重点企业制定专利实施战略,2012年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22000件。一是围绕支柱产业取得一大批核心专利。围绕八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研发一批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新技术和成果转化项目,取得一大批核心专利。二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以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选择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力度,力争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国内行业先进水平。三是加强重点企业专利的考核。重点抓好10大研发平台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专利申请工作,把专利作为技术中心考评的重要考核指标,引导企业善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新成果,加大专利申请力度,促进专利申请大幅度提高。
  (七)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一是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抓好产学研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组织技术中心与国内知名高校签订长期全方位的战略协议;二是组织产学研洽谈对接等活动。继续组织产业技术开发平台、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对接洽谈,围绕科研项目开发、人才培养引进、学术交流和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与高校进行合作;三是推动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建立适合产业技术创新实际需要的人才再培养模式。通过在职研究生教育、博士后流动站等模式培养一批具有创造性的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提高员工岗位培训水平,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素养。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完善促进技术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与科技、财政、质检、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各区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协会等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产业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研发、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鼓励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投入,加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力度。
  (三)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继续发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进口科研开发仪器减免海关税等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快研究制定促进技术创新的新政策,对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果产业化项目等给予奖励。
  

政策法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