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焊接学会(IIW)第77届年会及国际会议于2024年7月6—12日在希腊罗德岛召开,共有来自全球50个国家1000余位代表参会。
来自中国焊接学会(CWS)副主任委员杨玉亭研究员、副主任委员李晓延教授、副主任委员巩水利研究员,副主任委员都东教授等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等27家单位的112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在7月7日的开幕式上进行了IIW2024年度FELLOW、PATON、ARTHUR SMITH、THOMAS等11个奖项的颁奖活动,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奥地利、匈牙利、芬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的20位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获奖,上海交通大学吴毅雄教授、山东大学武传松教授荣获IIW FELLOW奖,这是IIW史上首次同一国家有两位专家在同一年度获得FELLOW奖项。来自西安理工大学的于瑞博士获得了HENRY GRANJON奖,北京嘉克新兴科技有限公司刘振英博士获得了IIW十年贡献奖。
✾压力容器、锅炉和管道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C-XI委)
来自中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15个国家专家学者的35篇会议报告进行了技术和学术交流,其中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做了专题报告,内容涉及氢服役焊缝的性能,高温压力容器、严酷环境下焊接设施与技术、非金属材料管道焊接、测试与检验等领域。其中储氢管道的在役寿命与使用安全、水下焊接、非金属管道的适用性评估等成为研究热点。
✾金属焊接性专委会(C-IX)
会议共交流论文30篇,有超过200人次参会交流.其中来自我国宝钢的屈朝霞研究员作了题为“宝钢纳米沉淀高强钢焊接研究”的报告。会议交流内容主要涉及双相不锈钢、新型镍基高温合金、TRIP钢等材料在焊接与增材制造条件及服役过程中的组织性能。相变行为的显微动态观察、增材制造条件下的冶金问题等是本次会议交流的主要亮点和热点。
✾压力焊专业委员会(C-III)
西北工业大学李文亚教授作为焊接分会委派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在本次会议中,共有来自德国、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55名专家学者做了学术报告。中国的学术报告有14个,内容涉及电阻焊、搅拌摩擦焊、搅拌摩擦加工及固相增材、线性摩擦焊、超声波焊等多个领域。
本次会议的主要亮点之一是分会场设置打破了电阻焊与固相焊工艺的壁垒,除了设置了传统的分工作组,还设置了电阻焊与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疲劳行为分会场、电阻焊与搅拌摩擦焊模拟仿真与优化分会场、电极与工具分会场、搅拌摩擦焊接头腐蚀行为分会场、线性摩擦焊分会场等。
✾健康、安全与环境第八专业委员会(IIW C-VIII)
共有19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计40余人参会。我国有来自兰州理工大学的石玗教授作为代表参会。中国兰州理工大学朱珍文介绍了LNG储罐焊接中焊接烟尘污染与处理的相关策略和现场应用。
✾弧焊工艺与生产系统专委会(C-XII),
C-XII专委会共进行了37篇报告。此外,7月9日与11日C-XII专委会与C-I与C-IV等专委会举办了联合会议,联合会议共进行了31篇报告。本年度的报告从内容新颖性上来看,都是集中在新型智能化焊接系统建立、新焊接工艺开发、基于电弧物理的过程与材料优化等方面.
✾高能束流加工专委会(C-IV)
来自德国、英国、日本、美国、中国等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学者有5个报告,
✾微纳连接专委会(C-VII)
来自中国、加拿大、瑞士、德国、日本等9个国家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交流了17个报告,其中我国代表作7个报告,报告人包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志权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黄婷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郑晓航和王尚副教授以及博士生冯艳等。
✾钎焊扩散焊专业委员会(C-XVII委)
来自15个国家的123专家学者参会。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交流报告24篇,内容涉及钛基复材、TiAl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合金的钎焊扩散焊,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异质接头钎焊连接等领域。其中高熵合金新钎料、玻璃钎料、异质连接、接头脆性相控制等成为研究热点。
上一篇文章:国际焊接学会代表团访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