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的文件,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20多个部委以及50多名院士编制,核心在于提出中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个十年“三步走”战略,并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
文件将明确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来解决中国制造业的高端技术、核心技术薄弱等问题,主要形式是由政府主导,在现有的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产业联盟来推动。
具体到对重大工程的分类,主要是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转型、基础建设工程、绿色制造、高端装备[1.22%]创新五大类。预计在“中国制造
据专家介绍,中国工程院提交的报告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以美、德、日、英等主要工业化国家为参考,建立由4项一级指标、1 8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制造业评价体系,并由此作出预测,中国有望在2025年进入世界制造业第二方阵当中,2035年将提升至第二方阵前列,到2045年则将跨入包括美、德、日等国的第一方阵,至此将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都受制于人,而要成为制造强国,就必须将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作为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并在实施“中国制造
早在2006年,中国大型飞机就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该项目的主要成果是C919大型客机,预计将在2015年底实现首飞,但现在中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的全部发动机都是依靠进口。
此外,在制造业的诸多前沿领域,中国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都是依靠进口。2013年中国已是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家,但现在80%的机器人是进口的;近年来,中国财政一直在加大对数控机床研发的投入,但80%的高端数控机床至今依赖进口。
2011年以来,美、英、德等国都启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发展计划和规划,目标就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抢占制造业的国际市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亲自部署,工信部等方面于2014年初开始着手编制“中国制造
对比德国政府2013年提出的“工业4.0规划”,两者都是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战略举措,都是要把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进行深度融合,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
理由来自“中国制造
分析表明,转型升级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国企、尤其是央企一直没有太大起色,
基本属于外延式发展,科技创新贡献相对较小,下一步实施“中国制造2025”之后,央企能不能实现转型升级,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转型,对2025年中国能否成功跨入制造业世界强国行列,也是意义重大。
事实上,在工信部等方面制定“中国制造
为确保中国制造
上一篇文章: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多措并举减轻企业负担